肇事逃逸自首后,處理結果會綜合多種因素,包括事故造成的后果、自首情節(jié)等,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,但自首通常會從輕或減輕處罰。
1. 行政處罰方面:肇事逃逸本身是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。即便自首,仍可能被吊銷駕駛證,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。同時,還會被處以罰款。
2. 刑事處罰方面:如果肇事逃逸造成人員重傷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,構成交通肇事罪。自首情節(jié)在量刑時會被充分考慮,一般會從輕或減輕處罰。具體的量刑幅度要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、造成的后果、犯罪嫌疑人的認罪態(tài)度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判斷。
3. 民事賠償責任:無論是否自首,都需要對事故中的受害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。這包括醫(yī)療費、護理費、誤工費、殘疾賠償金、死亡賠償金等。如果能夠積極主動地賠償受害人的損失,并取得受害人的諒解,在刑事處罰方面也可能會獲得更有利的結果。
總之,肇事逃逸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,自首是正確的選擇,但仍需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。在面對此類情況時,應當積極配合執(zhí)法機關的調查,主動承擔責任,以最大程度地減輕法律后果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 第六十七條
犯罪以后自動投案,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,是自首。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,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。其中,犯罪較輕的,可以免除處罰。
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,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,以自首論。
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(guī)定的自首情節(jié),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,可以從輕處罰;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,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(fā)生的,可以減輕處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