違停被刮后逃逸,逃逸方通常責任更大。
1. 違停本身是一種交通違法行為,但在這種情況下,它并非導致車輛被刮的直接原因。違停可能會受到相應的違停處罰,如罰款、扣分等。
2. 而刮擦了違停車輛后逃逸的行為性質則更為惡劣。逃逸方逃避了自己應承擔的責任,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交通法規(guī)和道德準則。
3. 在責任認定時,逃逸方的責任往往會被加重。因為逃逸導致事故現(xiàn)場的破壞,使得事故的調查和責任認定變得更加困難。
4. 即使違停車輛存在一定的過錯,比如妨礙了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,但逃逸方不能以此作為逃避責任的理由。
5. 法律對于逃逸行為通常會給予更嚴厲的制裁。一旦被認定為逃逸,除了承擔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責任外,還可能面臨吊銷駕駛證、拘留等處罰。
綜上所述,在違停被刮了逃逸的情況中,逃逸方的責任通常要大于違停方。但具體的責任劃分仍需根據(jù)事故的具體情況,由交警部門通過現(xiàn)場勘查、證據(jù)收集等方式進行準確的認定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 第九十二條
發(fā)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,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。但是,有證據(jù)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,可以減輕責任。
當事人故意破壞、偽造現(xiàn)場、毀滅證據(jù)的,承擔全部責任。